從硬體到服務:阿波羅推動保險箱全機型 IoT 化,建構智慧安防生態

在許多人心中,保險箱曾是富人的專屬用品,鎖住黃金、鑽飾與傳家寶的祕密空間。阿波羅保險箱公司卻有另一種觀點:當資產樣態日益多元,保險箱正悄悄從「想要」轉為「需要」。從傳統的機械式到電子密碼與指紋辨識,再到防潮、防火的結構優化,阿波羅一步一步將「安心」具體化。近期他們把腳步跨得更遠,讓保險箱連上網路,使安全與便利在雲端匯流。

公司早期從代理與經銷百貨商品起家,不斷提升改變到發展自有品牌。二代接班後選擇以「研發」做為突破的槓桿,把日常用品做出差異:觀察市場、調整材質、修改設計,創新款式,為自家產品申請專利,並逐步建立品牌。阿波羅保險箱也在這樣的節奏中逐步成長:終於在台灣保險箱市場站穩腳步。

阿波羅保險箱公司協理邱軒:「用過保險箱的人,往往會越買越大、甚至買第二咖、第三咖。」家庭的外幣、護照、印鑑、珠寶與重要合約;連鎖店面、公家機關、超商、小吃店等每天的現金流;公司的當日營收與重要票據——不同場景、同樣需求。而真正拉開品牌差距的,不是單賣出產品的本身,常常是「打不開」的那一刻。打不開、忘記密碼、電池漏液、鑰匙不見等,客戶服務才是品牌價值所在。

邱軒回憶起許多客服案例,有人隔天要迎娶金條卻鎖在箱內,清晨五點師傅趕到現場協助開啟;在警方偵辦通緝犯案件時受請求協助;曾經也遇過保險箱擁有者過世後,家屬請求開箱取出遺物。這一件件看似小事的售後服務,累積成可信賴的品牌資產。

阿波羅保險箱導入物聯網不是為了噱頭,而是安全管理的潛在需求。箱門被開啟時第一時間推播通知;可以查閱「何時開啟、開了多久」的紀錄;出國在外,臨時需要文件與印章,可遠端授權開啟而無需將密碼告訴第三人。不單只是為了「手機開啟」連網,而還能有「有紀錄、可追溯、能授權」。未來甚至希望與影像、異常偵測等服務串接,讓安防的可視性更完整。

在架構上,阿波羅選擇藍牙搭配Wi-Fi,處理金屬箱體的訊號遮蔽與遠端需求;電力方案則在插電與電池間反覆權衡,最終選擇一般隨手就可得的電池來做產品上的方便跟使用,兼顧部署彈性與維護便利。為了資安與海外市場信任,系統優先採用在地晶片與去中化供應鏈;為了服務既有客戶,也特別把模組設計成可後續加裝,讓過往已銷售的機種可以升級。

阿波羅在南部物聯網智造基地服務顧問的建議下,選擇使用「HUB 5168+」進行通訊與裝置整合;除媒合智造服務團讓團隊順利啟動開發之外,亦協助拆解產品需求、技術評估方案。對阿波羅而言,物聯網智造基地既是實作想法的指路人,也是產業的加速器;對物聯網智造基地而言,則是將物聯網科技推進到一個新的垂直領域,開創傳產智慧化又一篇案例。

阿波羅至今累積大約三萬名會員,原本僅提供售後與保固服務,如今將成為產品 IoT 化的用戶基礎。推播、升級、回購、加值服務,都有了明確的推廣管道。可後加裝的 IoT 模組,則打開了龐大的存量市場。更往前看,當用戶在 App 內習慣管理安防設備,電子門鎖、監視器、煙霧與火警偵測等產品,便能自然接棒,從 B2C 擴展到與建商、物業合作的 B2B 應用,逐步形成阿波羅式的安防生態。

談到物聯網智造基地所帶來的合作價值,不只是一個新功能或一台新機種。對阿波羅來說,物聯網智造基地提供的是專業技術及完整的物聯網供應鏈。雙方共同把一個傳統產業推向「資料驅動的服務業」,把一次性的硬體交易,變成可持續的用戶關係與價值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