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德電子以相位角精準量測細胞,讓健康風險數據化

走過四十五個年頭,啟德電子從一間電子電路代工廠,蛻變為深耕國際醫療市場的智慧量測設備製造商。這家總部位於台中的企業,靠著對精密測量技術的執著邁向全球市場,靠的是深厚累積的製造實力與適時延伸業務觸角。

啟德電子創立於 1980 年,早期以替國外衡器廠設計電子模組代工起家,不久後開始跨足電子秤產品領域,並於 1985 年首次接下歐洲品牌代工訂單,正式打開整機產品代工的大門,這意味著對於不同製程的掌握度要求更高。這些年來,從塑膠、金屬壓鑄到電子組裝,啟德不斷培養製造能量,讓每個零件都能在自家工廠中成型,更加嚴謹的控制產品品質。

轉捩點出現在 2001 年,啟德與日系醫療器材大廠展開代工合作,投入體脂計的製造,合作至今已延續逾二十年。2003年啟德推出首款自有品牌嬰兒秤,值得一提的是這款產品拿下德國 iF 設計獎,在當時的台灣產業界實屬罕見。而後更進一步成立醫療品牌「Charder Medical」,提供高精度、減輕醫護人員負擔、安全與人性化設計的醫療量測設備。

由於歐洲的醫療法規與度量衡法規要求醫院需要使用精準的體重測量設備讓醫療人員對病人精準的給藥,讓啟德電子得以打入高端的醫院市場。由於非洲與南美洲的許多國家過去曾被歐洲國家殖民,制定法規時亦多會採用歐盟標準,因此藉著已進入歐盟市場的高端醫療量測設備,順勢轉進非洲與南美市場時更加輕鬆。

雖然啟德產品超過九成外銷,但是始終將台灣視為自有品牌研發的「實驗基地」。採用 B2B 模式面向醫療市場的啟德電子,並未在國內大量銷售,反而將台灣市場作為產品驗證的前線,透過與學術界, 醫院、護理師、營養師等專業人員的密切合作,取得第一手反饋後,再將成熟的技術應用推廣至國外市場。

「我們會先在台灣臨床驗證產品,再將經驗帶到歐盟與其他市場。」行銷處長卓曉彤向我們分享。這樣的操作讓他們在法規要求嚴格的歐洲市場中建立良好營運模式,也能避開價格競爭激烈的新興市場紅海。

體組成分析儀市場競爭激烈,但啟德找到了突破口。其中一個關鍵技術,就是被他們視為差異化核心而長期投入研究的「相位角」測量,再加上肌肉品質評估,讓看不見的健康風險得以被發現。

「相位角(Phase Angle)」參數,是透過生物電阻抗技術精準測量細胞健康狀態的指標。相位角愈高,代表細胞膜越完整、健康狀態越佳;反之則可能存在營養不良、代謝異常或慢性疾病風險。這個指標不僅適用於健身族群,在醫學臨床上也具有極高價值。另外,在評估肌少症時,經常將「握力」作為整體肌力品質的代表指數,啟德以推算握力的變化去衡量肌肉品質,相較追蹤肌肉量的變化來的更具參考價值。

卓曉彤行銷處長提到在他們參展過程中,幾個令人印象深刻的案例——例如看似健康的女性,在展場使用分析儀檢測時相位角數值異常偏低,進一步詢問才知她剛完成癌症化療;也有中壯年男性因體重偏重、缺乏運動,數據顯示潛在代謝風險,經建議後赴醫檢查,才發現心血管異常。這些案例讓他們體會到產品不只是冰冷的儀器,也能改變人們的生命軌跡。

目前啟德電子在銀光科技平台上架的五項產品中,包括兩款體組成分析儀,入門級產品提供健檢及健身族群所需參數並提供更多的運動專業參考數值。專業級產品提供相位角、水腫監測、細胞外液分析等高階指標,對於洗腎、心衰竭等病患的照護尤為重要。此外,搭配身高量測器與握力計,不只可測量肌肉力量,更結合「肌肉品質」參數,協助判斷是否為肌少症、神經傳導異常或運動失調問題。

自啟德電子開始發展醫療用產品以來,產品主要應用在醫療院所,這次藉由與銀光科技的合作,開啟了新的契機。藉由銀光科技的協助,啟德電子開始接觸不同類型的長照需求,除了從眾多產品中挑選適合服務長照需求的型號,也開始導入到場域中。

團隊透露未來會加入更多能整合無線傳輸減輕醫護醫療負擔的產品,未來更計劃推出臥式體組成分析儀,以服務術後或行動不便者。因臥躺時身體水份分布較平均,能取得更穩定的數據,進一步提升臨床應用的準確性。

啟德電子與資策會銀光科技合作,不只是獲得產品曝光效果,透過串接「數體健平台」,將數據回傳到後端平台,讓使用者可以更順利地追蹤量測結果。卓曉彤行銷處長表示:「過往串接平台 API 通常要來回溝通需要兩個月,但與銀光科技合作只提供了一次標準文件,八成系統就完成了。」銀光科技在資料處理與平台穩定度上的成熟度讓他感到印象深刻。

不僅如此,銀光科技也協助安排在中部場域進行展示與初步導入,像是在社區、安養中心中辦理檢測活動,讓更多民眾接觸、了解體組成分析對健康預警的意義。對啟德來說,銀光科技不只是數據平台,更是一個可以對話的產業橋梁。啟德也表達對未來更多型態合作的期待,希望能與業界分享產品輸出國外的經驗,帶動健康科技產業發展。

雖然啟德電子業務發展主軸仍在全球市場,但透過與銀光科技的在地合作,也在台灣扎根了另一種價值——醫護交流、數據分析驗證與商業連結的融合,讓「台灣製造」不只是產品,更逐漸發展成完整的生態系。他們用 45 年走出一條堅實的路,企業永續發展的同時,也延續許多人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