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按摩椅墊熱銷,瑪莎科技開發產品初衷竟與腦機介面邏輯相通?
瑪莎科技團隊自 2015 年開始開發產品,受到成員們的背景及興趣影響,初期投入運動訓練、自由搏擊領域,希望以科技方法輔助運動訓練,普及運動科學進而代替單純依賴教練個人經驗值判斷的訓練模式。團隊的長遠目標是希望改善每個人的身體活動能力,培養良好身體素質在年老時不用臥床。
團隊所開發的第一個產品是安裝在沙包底部的搏擊感測器,可測出揮拳力量、速度。產品品質甚至受到 UFC (終極格鬥冠軍賽) 肯定,在 UFC 也想創造跟觀眾有更多互動的前提下展開合作,但三年期間在全球僅銷售約2萬套,不及預定目標。回顧檢討產品不夠成功的原因,在於市場及功能定位模糊,卡在B2C與B2B的中間,對個人買家而言訓練使用動機過低、需要多一點娛樂性;而專業訓練者需要精準、功能更加完備,可以針對不同對象客製化的產品。
「開發產品的時候,市場或品類只能有一個因素是新的,我們在新市場推新產品,是商業經營面所犯下的錯誤」。瑪莎科技總經理趙嘉康如此分析。推敲其中問題,團隊認為對新創公司而言,在原先沒有需求的情況下,從頭教育市場所要花費的資源是不可承受之重。
從團隊開發的第一款產品吸收到經驗後,接著又推出健身房體測系統,只需要使用者面對鏡頭做三次深蹲,以影像分析蹲下速度、姿態等條件,系統就能分析出受測者不同身體部位的肌肉是否有需要改善的問題。實際進入健身房的使用情境,作為一套輔助系統,它仍然需要由教練來解讀資料,並且調整個人訓練方案。
「體測系統的精準度獲得驗證,但問題就出在它太準了,以至於如果健身房消費者發現自己愈練分數愈低,就會讓消費者和教練進入一種尷尬的局面…」這一席話點出健身房駐場教練流動率高、能力良莠不齊的問題,消費者遇到的教練未必都有能力往好的方向帶。
第二款產品也讓瑪莎科技團隊學到寶貴一課,開發B2B產品,需要同時兼顧中介使用者與終端使用者,以體測系統為例,它對終端消費者是有益處,但未必對中介角色教練的生意有利,在市場推廣上同樣會遭遇困難。
經過前面兩款產品的累積之後,接著團隊終於踏上「小成功」之路。這次他們決定「不要挑戰人的惰性、提供一款不需要中介者就能發揮價值的產品」,除此之外再加上敏銳的市場調查分析,投入開發「JOY智慧按摩椅墊」。累積十年苦功一炮而紅,在群眾集資平台獲得驚人成績。
「很多消費者說,按摩椅按不到他想按的位置,後來花費大筆金錢購買的按摩椅只能閒置」趙嘉康分享逛二手按摩椅買賣討論區所發現的洞察,成了JOY按摩椅墊的甜蜜點。按摩椅的使用體驗受到不同使用者體感影響巨大,且經常發生變化,使得不同使用者對同樣產品的感受不同,或原本合用的按摩椅經過一段時間後變得不合用。
「我們很訝異,市面上竟然沒有可以自由路徑移動的按摩椅,訝異的原因則是它在技術上幾乎沒有難度,只需要用現有的模組整合就能做到,所以開發這款產品真正的難處是如何取捨,找到市場接受的規格」。自由路徑移動指的是讓使用者自行控制按摩球位置,微調尋找自己覺得舒適的點位,而精度以mm計,搭配預設的按摩行程或從app中尋找其它使用者設計的行程,提高使用效果。
趙嘉康也和我們分享了瑪莎科技在兩次集資專案中所學習到的行銷知識,贊助群眾集資專案的人對品牌包容度比較大,他們會受到新穎的產品以及更佳的產品CP值吸引,同時也有更高意願了解產品。但實際上一般通路的消費者並不一樣,他們需要更清楚的訊息更快速了解產品。因此造成瑪莎科技在擴展到一般通路時,初期產生嚴重銷售斷層,在不斷將資訊簡化精煉調整後才順利擴展到主流消費者族群。
不斷向外拓展觸角的過程中,瑪莎科技也獲得資策會物聯網智造基地協助,不僅將產品上架至黑趣市集,更與其它同樣接受輔導的團隊搭配出整合系統,導入敏盛智醫城的智慧舒眠體驗館內。接下來預計還將參加高齡健康產業博覽會,隨著智造基地輔導計畫不斷延伸觸角。
採訪最後,趙嘉康向我們透露瑪莎科技正在研發中的新產品資訊,一款以AI晶片控制導電纖維的智慧衣,可經由皮膚收集電訊號並發出微小電流對大腦進行刺激,進行影響肌肉運動表現,甚至改變癱瘓狀態,理論上可視為無需直接侵入人腦、較不激進的腦機介面。看似未來科幻世界的設計概念,卻是團隊走上創業之路的初衷:以科技方法改善人們的運動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