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兆鍶執行長陳秋璋:一個想法可以創造上億產值,但首先你要相信自己

三十歲出頭的年紀,已經創業失敗過一次、又用了五年時間重新再起,並且維持公司穩定營運至今,年營業額超過新台幣億元規模。曾經走過低谷、遇上貴人相助,在看似千篇一律的創業故事中,陳秋璋再次驗證創業成功不可或缺的元素,必定是先相信自己。而讓陳秋璋步上穩定軌道的關鍵,是一片風險管控得當的執念與來自家人的全面支持。

「我成立公司是因為想實現自己在學校研究的論文題目,向所有人當初不相信我的人,證明它不只是理論,而且確切可行。」在訪談的一開始,陳秋璋便為他的創業之路下了註腳。自南台科技大學畢業後進入電子公司擔任工程師,完成日常工作之餘他仍然心心念念當初遭受諸多質疑的研究題目,一套成本僅需 1/10 的軸承穩定性預警系統,卻僅僅只是因為出自於小型團隊之手就備受質疑。

在累積數年工作經驗後,陳秋璋按捺不住自己的創業魂,號召了幾位朋友創立工作室接案。然而初次創業的他們,擁有高超研發技術力,卻也只有技術,營運一間企業所需的其它能力皆付之闕如。「那時候很天真,我們總共有九個人,就將股份平均分為九份,卻沒有好好思考每個人的貢獻度不一樣。」陳秋璋說,公司接到第一筆訂單洽詢的時刻,也是種下解散結局的時刻,因為大家對權利義務討論不出共識,連訂單都沒拿到就結束了這家公司。

經過一次挫敗並沒有讓陳秋璋打退堂鼓,而是吸取經驗重新檢討缺失,2017年第二度成立公司時仍然吸引到志同道合的夥伴加入。只不過這次更審慎思考,減少創始成員人數並仔細評估能力與決心。重新出發的團隊,花了足足一年時間與六百萬資金,投入在精進自身能力,卻忽略業務開發而苦無收入來源,直到第一個合作案到來:輔導國中資優學生打造智慧農園。

官田國中 陳文財校長輾轉經過介紹,找到百兆鍶團隊輔導學校裡的學生建置智慧農園,這項難度不高的任務,卻是讓他們走出實驗室獲得與教育界人士交流的契機,後續更經由教授引薦與半導體產業合作。但是故事並沒有就此走到美好結局,儘管開始有了收入,每個月仍然持續入不敷出甚至遭遇需要再度增資的局面。「當時租辦公室給我們的房東,知道公司面臨難關後也有意投資協助團隊,但最終發生了一點變化。」陳秋璋如此回憶。

就在簽約前一刻,收到來自父母的借款援助,讓團隊可以避免為了延續營運而被迫選擇不甚理想的投資條件。度過這次難關後,百兆鍶也有如打通任督二脈,團隊分工更為細緻。執行長投注更多心力尋找業務合作機會,先前累積的技術應對能力、四處參加展覽所創造的知名度同時發酵,傳統產業數位轉型的需求接踵而至,甚至開始與半導體產業合作自動化廠房技術。

百兆鍶團隊擅長軟硬體整合,由於公司成立初期投入大量時間鑽研技術研發,守備範圍從單一功能的檢測器、軟體系統開發,到目前跨入工業自動化控制、生產線及智慧廠房設計佈建,幾乎累積出一個傳產數位轉型的軍火庫。在業務比重上,開發銷售自有產品已佔 30%。因此受到資策會物聯網智造基地邀請,成為智造服務團成員之一,協助計畫中的團隊產品進行優化設計,並進一步導入使用國產IC開發板。

輔導團隊的過程中,甚至跳脫顧問關係發展出更深入的合作模式。例如曲速科技的需求是將原先使用ESP開發的偵測設備,採用具有低功耗藍牙的HUB 5168+進行替代與優化,以接收藍牙感測器訊號。經過討論後,百兆鍶亦認為具有高度可行性與市場潛力,便由雙方共同投入開發,而後續衍生出並行版本交由兩家公司分別銷售。

陳秋璋以累積多年經驗的資深開發者角色分享:「現在因為開發環境都已經建置的很方便,大家拿塊板子搭配開發介面就能夠開始寫,但並沒有搞懂底層邏輯的運作,使用上比較容易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百兆鍶團隊正思考著設計一片更適合工業自動化控制需求的開發板,對他們來說,最重要的特色是達到雙重要求,既要有如同Arduino便於開發的介面,也要有能夠做深度開發的彈性。

最後,談到與資策會物聯網智造基地的合作,陳秋璋認為透過提供顧問服務,讓團隊能接觸到更多潛在合作對象,對於以工程技術為核心能力的百兆鍶來說,能找到更多發展機會,而在協助他人的過程中,他們也有機會成為別人的貴人,如同百兆鍶過去也接受許多善意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