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基督教勝利之家劉侃院長:科技不只提高效率,更能陪伴每個渴望自由的靈魂
自1963年成立以來,屏東基督教勝利之家始終致力於為身心障礙者提供全面而貼心的服務。機構最初為小兒麻痺孩童打造安全成長與復健的環境,隨著時代進步與服務需求的多元化,勝利之家逐步擴大服務範圍,涵蓋早期療育中心、社區健康據點、成人中心以及庇護工場等領域,成為屏東地區乃至全台灣極具影響力的特殊教育與照護機構。
過去數十年裡,勝利之家在院長劉侃帶領下不斷探索與創新,勇於引進先進科技改變傳統照護模式。早在1980年代,勝利之家便開始應用 Apple II 電腦輔助溝通,為腦性麻痺學生打造專屬輔具,如大型鍵盤和客製化支援設備。此舉措不僅提升照護療育效果,也讓這群孩子在教育上不致落後。利用簡單的數位工具,勝利之家亦率先在台灣推行個別化教學計畫(IEP),並於1985年開發出專用 DOS 軟體,幫助老師針對每位學生的不同需求制定專屬方案,專業程度幾乎可媲美資訊公司。
隨著科技的不斷演進,勝利之家更在資訊系統與行政管理上持續突破。過去,紙本紀錄與分散的數據讓營運效率難以提升,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勝利之家與資訊工業策進會執行的銀光科技智慧照顧驗證推動計畫展開深入合作,共同打造一套資訊整合的戰情平台。透過雲端數位化應用,從生理量測、照護計畫、運動復能到空間定位管理等作業彙整各項數據,在一個系統中集中管理。系統整合不僅大幅提升行政效率,也讓照護團隊能夠隨時隨地掌握每一位院民的健康狀況。
「我們以前都是紙本紀錄,分散在各個不同的系統中。現在只要進入統一平台,就能夠清楚看到每位院生的生理量測數據、就醫記錄、日常活動模式、照護紀錄報告、用藥管理等。這大大減少重複性作業,也讓我們能夠及時發現異常,調整照護方案。」陳秀琴主任如是說。勝利之家與銀光科技智慧照顧驗證推動計畫的合作為彼此所帶來之價值:照護機構可獲得先進的資訊整合技術,銀光科技智慧照顧驗證推動計畫則能夠實際了解照護現場的需求,推動物聯網與 AI 技術在實務中的落地應用。
此外,在具體的科技產品應用方面,勝利之家先後導入先進醫資,客製的行動照護包、智慧時尚的D+定位守護平台和台灣輔康的SMARC 賦能運動設備等。不僅能夠有效追蹤院民的即時位置,預防走失,行動照護包在多樓層建築的勝利之家中發揮便利性,僅需一個箱體就滿足操作需求。
SMARC 賦能運動設備內建個人化訓練課程,僅需透過LINE帳號,即可呼應設備中所記錄的個人體適能記錄、訓練歷程,並由AI分析建議合適訓練內容,輔助院民進行身體運動,提升其生活自理能力。不僅僅是院內人士使用,勝利之家更開放鄰近社區長者入內使用,使設備帶來的效益最大化。
在探討未來需求方面,勝利之家強調,科技永遠是輔助照護的重要工具,最核心的還是每位院民的個別化需求。不同於傳統長照機構僅注重生理數據,勝利之家希望能夠更全面地整合各項資訊,包括情緒、行為以及生活型態等,從而形成一個全方位、智慧化的照護生態系統。未來,他們期望將各項功能進一步整合,讓教案、活動設計和個別目標都能在一個平台上實現數位化管理,從而更精準地回應每一位院民的需求。
劉侃院長:「希望透過結合 AI 與大數據,系統能夠預測院民可能發生的慢性病風險、情緒波動或其他健康異常。」在他想像的願景中,當院民出現健康變化時,照護人員便能及早介入,調整照護計畫,實現真正的個別化服務。這個想法也展現出劉院長洞析科技、應用工具的能力,才得以帶領勝利之家快速採用。
從早期的電腦輔助溝通,到如今與銀光科技智慧照顧驗證推動計畫攜手打造整合平台,勝利之家具有高度運用資訊科技的能力,甚至高過許多商業營利單位。談到投入照護志業的初心,劉侃院長與陳秀琴主任表達深厚人文關懷精神懷與堅定的信念。他們認為,每一位院生都有等待被發掘的潛力,科技只是幫助他們更好地發揮這份潛能的工具。正如院長所言:「每個院生都有著渴望自由的靈魂,只是被困在不方便的身體裡了。我們的任務不僅僅是照顧,更是激發每個人內在的潛力,讓他們能夠自主生活、自我滿足。」這樣的核心信念,即是勝利之家持續創新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