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縮短AI與傳統產業之間的距離?交給慧通智聯來解決

成立僅僅四年的慧通智聯,在完善的規劃下迅速發展為一家中型新創公司,不僅團隊規模快速成長,實際業務亦朝向平台化發展。總經理謝仁賢於鴻海服務18年,熟悉手機開發和智慧製造領域技術,然而Covid-19 疫情大幅改變了整體製造業生態,讓他重新思考未來方向,決定與夥伴創辦慧通智聯,將過去在軟硬體開發和AI技術的經驗應用到台灣的製造業中。

成立於2020年的慧通智聯,發展核心與營運目標圍繞著智慧製造領域,結合AI與其它軟硬體工具協助工廠改善製程效能。但在疫情持續造成影響的狀況下,許多製造業場域持續關閉,連帶慧通智聯業務發展受到侷限。因緣際會下,開始涉足消費者導向的產品和其他應用領域,智慧自行車系統與長照場域智慧辨識技術即因應而生。

在協助客戶開發智慧自行車的過程中,慧通智聯深入了解自行車產業後發現與汽車、摩托車市場相似,電動化和智慧化亦是自行車產業的未來發展趨勢。於是團隊後續投入開發自有智慧自行車管理系統,期望帶給騎乘者全新體驗。

自行車前後配置的鏡頭搭載AI影像偵測技術,提供前方障礙物預警和後方來車提醒。這不僅提升騎乘者的安全性,還解決自行車騎士在道路上常見的視野問題。至於防盜功能,採用結合藍牙的keyless技術,只需要攜帶手機便可自動上鎖與解鎖,並透過類似Apple的Find My,即使車輛被移動到GPS訊號不佳的地方,也能透過其他Apple裝置協助定位。此外,將AI技術應用於及時監控關鍵零組件的健康狀態,提供預防性保養維修建議。這一系列的創新,為自行車產業發展帶來全新的可能性。

服務中小企業的過程中,團隊仍然持續關注台灣製造業投入智慧轉型。慧通智聯發現許多中小企業對於導入AI有強烈需求,但礙於資金和技術門檻過高而難以實現。為了解決問題,在原本高度客製化的服務模式中,延伸出半客製化的工具「AI 訓練應用專家」,以影像辨識為核心的 AI快捷訓練工具。

AI訓練應用專家的特性在於兼容多種硬體平台,企業可選擇在本地電腦中安裝或使用雲端服務。只需要導入使用端的專業資料即可進行訓練。最重要的是,操作簡單、價格親民的特性,讓沒有配置AI專業人員的中小企業也能輕鬆上手。適用於多種行業的影像檢測和分類,例如製造業的品管檢測、農業的水果分級等需求。

慧通智聯與資策會的合作,則是另一個呈現團隊擅於因應市場需求作出調整的案例。將人臉辨識技術應用於長照場域,為安養中心所提供的智慧門禁系統,可透過自動辨識管理人員進出,提高對入住者的安全保障。合作過程中,資策會為慧通智聯帶來寶貴資源和需求單位連結。透過資策會媒合,慧通智聯得以深入了解不同場域的實際需求,進一步改善產品開發方向。

如同慧通智聯受益於資策會的合作,分享自身的技術資源積極協助新創團隊,為新創團隊奠定良好發展基礎,提供技術支援與經驗分享,創造雙贏的合作模式,不僅推動整個產業的進步,也為慧通智聯開拓更多方向。

作為一家新創公司,慧通智聯深刻理解創業的挑戰。謝仁賢總經理分享:「新創團隊要成功,人、技術、資本是重要的三項元素,人的熱情與信念是最重要的,所以我們很樂意用技術與經驗進行合作,幫助新創團隊取得成功,也鼓勵他人分享,尋求合作共同成長。」在與新創團隊合作的過程中,慧通智聯也希望發揮在產業鏈中的影響力,協同資策會帶動更多團隊採用國產IC晶片,或者逆向將眾多開發團隊的需求,回饋給上游IC大廠。

展望未來的業務推動,慧通智聯將重點專注於智慧自行車領域和AI訓練應用工具,規劃與自行車協會和業界夥伴合作,推動自行車產業的智慧化升級。透過提供完整的平台和解決方案,助力台灣自行車產業再創輝煌顛峰。AI訓練應用方面,推出的多款AI工具如AI Master、Data Master、訊號處理工具等。目標宗旨是讓中小企業以可負擔的價格,使用先進的AI技術,提升整體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