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賦能,原點創科打造智能烘豆機重塑咖啡體驗

咖啡已成為許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而咖啡愛好者不僅僅滿足於單純的品飲,亦開始探索咖啡製作過程,尋求更完整的體驗成為不容忽視的消費趨勢。原點創科創辦人 Antony 看準這股浪潮,帶領團隊研發一款高性能智慧烘豆機,不僅滿足家用烘焙需求,甚至咖啡店家的商業用途也得心應手。在他的藍圖裡更希望能結合科技與社群,為咖啡市場帶來全新商業模式。

Antony 在香港時從事軟體開發工作,對咖啡的熱愛促使他嚐試自行烘焙咖啡豆,分享給朋友們品嚐。他笑說:「一開始只是烘多了喝不完,分給朋友免費喝咖啡。」這份熱情不僅止於興趣層面,他漸漸萌生讓更多人可以自行烘焙咖啡豆的想法,便動手拆卸電器零件土砲組裝自定規格的烘豆機。搬到台灣後,Antony 發現完整的物聯網方案供應鏈非常適合繼續推進烘豆機的開發製造。

然而,儘管烘豆機並非大眾商品,市場競爭卻也相當激烈。傳統烘豆機往往存在銀皮殘留、烘焙量小、操作複雜等問題。原點創科團隊針對這些痛點,進行多項創新技術研發加以突破。產品設計師 Leslie 解釋道:「我們設計了一個獨特的風流系統,能有效分離咖啡豆與銀皮。透過精準的風流導向,銀皮被迅速收集而不會殘留在咖啡豆中,避免產生焦味。」獨家專利風道設計也有助於在烘焙完成後,迅速將咖啡豆降溫保留最佳風味。

此外,市面上同等體積的家用烘豆機,通常一次只能烘焙 50 克左右的咖啡豆。原點創科所設計的智能烘豆機突破限制,可烘焙最多 250 克的咖啡豆,滿足家庭甚至小型咖啡店的需求。而這一切具突破性的效能,僅僅是以家用 110V 電源驅動,團隊透過特殊設計的加熱管和馬達,實現了能耗與烘焙容量的最佳平衡。團隊花了大量時間優化能效,確保在不增加耗電量的情況下,達到理想的烘焙效果。

在研發過程中,團隊面臨了 IC 選擇和電路板設計的挑戰。Antony 表示:「我們原本使用較為廉價的 IC,但考慮到供應鏈穩定性和國際市場因素,決定轉用臺灣國產 IC。」技術全面轉向並非易事,涉及到程式相容性、韌體開發等諸多技術難題。

來自資策會的協助,成了這項開發計劃最終付諸量產的關鍵助力。物聯網智造基地輔導團隊除了提供 HUB 5168+ 國產 IC,還在軟體開發上給予技術支援。Antony 說:「一開始我們遇到了很多兼容性的問題,資策會的工程師協助我們調整程式,省下許多摸索與繞路的寶貴時間。」

當所有設計已定案,進入最終量產階段時,友情贊助原點創科打樣的板金廠,因產線不適合生產智慧烘豆機,資策會亦媒合板金廠商加速產品量產時程。

除了硬體設備,團隊還開發名為「not·a·cafe」的數位平台,旨在建立一個集合購買、生豆交易、烘焙曲線分享於一體的咖啡社群。用戶可以在平台上分享自己的烘焙曲線、心得,互相學習。而平台開放生豆商進駐,用戶可以直接購買優質生咖啡豆,經過個人化的烘焙手法產出更多風味迥異的咖啡。Antony 希望透過平台,讓烘焙達人成為 KOL,甚至將自己的烘焙曲線商業化,創造收益。

團隊計劃在今年年底透過群眾募資平台「嘖嘖」推出這款智能烘豆機,長期營運目標則是建立一個開放的生態系統,與不同品牌的烘豆機介接,讓咖啡愛好者有更多選擇和玩法,計劃開設體驗店,提供消費者親自烘豆的機會。原點創科的智能烘豆機,結合了創新的技術設計和對咖啡文化的深刻理解,在資策會的支持下,成功克服了技術和量產的難關。他們不僅為咖啡愛好者帶來了更便捷、專業的烘焙工具,也為咖啡產業創造了新的可能性。

正如 Antony 所言:「我們希望這不僅是一台機器,而是一種生活方式的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