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照顧是趨勢!銀光科技牽線結盟,業者走入全球市場不是夢
2025年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照護產業在台灣正蓬勃發展,以連結需求方及供給方為己任的「銀光科技數位百科」平台,從輔具單品到套裝系統,目前有50多項產品在線,需求方可透過平台的數位索引型錄,挖掘最適合自己的好物及服務。負責主導銀光科技的資策會,日前舉辦第三次產業交流會,以「智慧化照護,效率化服務」為主軸,邀請相關業者分享產品,希冀以銀光科技為交流平台,思索共好結盟、走出台灣的可能性。
科技化指數判定需求高低,醫錄通讓每床交班時間少 1/2
首先,資策會數位轉型研究院副分析師徐大邦,分享「銀光科技數位百科」的近況,其中,銀光科技與專家協作「科技化指數」,設計問券調查照護機構的科技化程度,以分數高低對接銀光百科的相關資源。徐大邦談到,目前已調查39家機構,分數在1.85 以下者佔四成,導入科技意願高,分數在 1.85 到 3.16 之間佔五成,3.16 以上機構則有一成。普遍而言,需求方仍有強勁的科技化需求及意願,有待引入適合的產品。
分析機構每日照顧現場的痛點及需求,護理師、照顧員最需要的是「自動生理量測並上傳系統」,以減少人力作業。對此,徐大邦分享南丁格爾長照機構、蘆竹長照機構導入「醫錄通」服務的成功案例,「醫錄通」是一款在照護現場專用的智慧語音平台,醫事人員用語音輸入量測資料及交班資訊,即可自動產生文字,不需額外花時間謄打。根據15位護理人員的回饋,平均每床減少1/2的交班時間,從導入前每床2.83分鐘,到導入後1.86分鐘,而每位的總交班時間減少33%,從26.6分鐘減少到16.3分鐘,交班資訊的完善率,從導入前的59%,提升到88.5%,有效減輕基層人員負擔。
精準照護是全球趨勢,醫院變身指揮中心連結院外照護網絡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創新與AI智慧醫材產業」負責人林冠宏,以會計師的角度分享專題「創新照顧科技趨勢與台灣照顧產業商機」。林冠宏表示,從全球照顧現場來看,2018年,全球平均壽命(Lifespan)是73歲,健康壽命(Healthspan)則是63歲,相減有10年的照顧期;預估2040年,全球平均壽命將來到82歲、健康壽命69歲,照顧期來到13年。健康壽命的年齡上升,需接受照顧期的年數持續增加,林冠宏分析:「21世紀的醫療產業,將更注重提升『健康壽命』;全球邁入高齡化,健康產業將著重『精準照顧』,並朝向更便利及智慧化的全人照護。」
而未來醫院的定位也將改變,它不僅是醫療中心,更像是一個「指揮中心」,由內而外最佳化相關的醫療照護。院內的服務最佳化,包括虛擬諮詢、病情分級、入院與出院管理,並利用數位化工具,提升醫院的經營效率,減少錯誤發生。以醫院為中心,延伸到院外的醫療照護服務,利用數位前門(digital front door) ,重新構想照顧服務可及性,例如與院外開業醫師的網絡建立、遠距病患監測、連結診所及藥局等等。
照護產業的藍圖擴大,不少業者虎視眈眈。林冠宏以美國為例,美國AI/ML醫材許可上市的申請件數,2017年是26件,此後逐年增加,到了2023年高達221件!除了傳統的Siemens、GE、Canon、Philips、Aidoc 五大醫材廠商,科技大廠如蘋果、三星、Verily 也加入戰局,蘋果手錶就是一例。 林冠宏進一步說明,「精準照護」的原則,分別應用在慢病管理、復健管理、智慧長照、生活支援。其中「慢病管理」是大宗,在美國糖尿病佔全國 8.5%人口,醫療花費高達3070億美元;而在台灣,慢性病消耗健保資源甚巨,第三名就是糖尿病,在全國有186萬人、耗費健保點數 402 億點。
林冠宏還分享,在台灣也已有不少業者投入,以科技協助防治慢性病,像是「智抗糖」APP是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工具,居中串連藥廠、患者、醫生、保險業者、血糖儀、血糖連續監控及穿戴裝置,建立起糖尿病照護生態系;「智齡科技」針對住宿型照顧、日照及居服管理,提供照護管理解決方案,以簡化工作流程,統整照護資料。
感知氣墊放床下優勢多,零存在感不讓敏感長輩察覺
離床偵測的輔具,是機構導入科技時的必選單品之一,輔人科技的「感知氣墊」即是其中一例。總經理羅奕麟談到,創業的契機是照顧媽媽,當年想買的東西在日本,身為工程師的他心想,何不自己來做?以「讓盡孝變簡單,讓老年生活有尊嚴」為願景,他和夥伴一同創立輔人科技,以製造設計出「非穿戴式且能適用大部分床墊」的輔具為目標,於是「感知氣墊」誕生了。感知氣墊上面有感測器及電路盒,可放在床墊下或輪椅上,運用研發的核心感測技術,接收身體因心跳及呼吸產生的震動,當感知氣墊偵測到長輩離床或離座時,就會發出警報,通知照顧者。
感知氣墊具有許多優勢,首先是不挑床,獨立筒、泡棉、乳膠、氣墊床都適用;其次,產品設計成放在床下,除了有不容易毀損的優點,長輩休息時也不會有異物感;再者,產品可隨意凹折不容易壞,隨著電動床連動彎曲也沒問題;最後,堅持不充氣的設計,是為了減少噪音,因為充氣馬達的聲音動輒50到60分貝,而感知氣墊僅有微量空氣,不需額外充氣,就不易驚動對聲音特別敏感的長輩,羅奕麟笑說:「輔具被老人家記恨一兩次,就慘了!」
「科技是死板的,但是設計是需要和人性溝通的。」羅奕麟提到,除了產品設計對長輩友善,也顧及機構及照顧者的便利性,感知床墊隨插即用,放在床墊下的感測設備,不需另外配線,方便在家自行安裝。也因為產品是置於床墊之下,耐用性較高,加上可即時連線、遠端修改參數,做到快速排除故障。機構的使用者平日透過系統管理後台,可以報表即時監控床位,並即時發現異常情況。感知氣墊也可和穿戴式廠商合作,在應用場域上達到互補之效。
用手機鏡頭就能測量生命徵象!FaceHeart 走入全球市場
隨著全球邁入高齡社會,醫療費用逐年增加,加上疫情之後,遠端醫療及遠距病程監控的需求,與日俱增,「非接觸生理量測」潛力無窮,鉅怡智慧開發的 FaceHeart 應運而生,財務長黃柏曄提到,FaceHeart的意思是「See Your Face, Read Your Heart」,這是一款非接觸式的軟體,用手機或平板鏡頭,即可測量生命徵象。操作方式很簡單,只要有一台三年內的智慧型手機,三步驟即可輕鬆測量生命徵象:一是在介面輸入基本資料,二是用手機鏡頭自拍掃瞄臉部,最後等待四十到六十秒後,即可接收到一份報告,內容包括心跳、血壓、血氧等四大生命徵象,及以此資料延伸的活動力、睡眠度、健康度等六大健康指標。
黃柏曄笑說,一般人聽聞FaceHeart的用法,首先好奇的是技術及原理。他解釋,FaceHeart 使用的技術是遠程光電容積脈搏波( rPPG),因心臟收縮和舒張時,輸送到微血管和回流的血液會有微小顏色的變化,以鏡頭偵測臉上的微血管膚色變化,即可進一步推算出週期和心率。另一個好奇的問題是準確度,黃柏曄坦言,若準確度不夠,就很難在照顧現場推廣,為了證明產品並打入全球市場,鉅怡智慧為此建立龐大影像資料庫,人臉部分包括膚色深淺、臉部毛髮的有無、是否戴眼鏡、是否化妝,還有使用環境的亮度、色溫、光源位置、背景複雜度,最終在去年拿到美國FDA,黃柏曄強調:「FaceHear 是全球第一個也是唯一採用鏡頭測量心率,並獲得美國FDA二級醫療軟體認證的產品!」
此外,鉅怡智慧還與台大、長庚、榮總、恩主公醫院合作,加上美國NECGR醫院合作,與50多位醫生做醫療臨床測試,方式是同時以 FaceHeart 及傳統大廠器材測量生命徵象,確保準確性達到醫療水準。在人手一機的時代,FaceHear 的應用場域極廣,黃柏曄表示:「我們不是要取代傳統醫療醫材,而是在不同場域上有不同應用方式。」FaceHeart 可與各式軟、硬體設備結合,作為遠端醫療服務、企業加值服務、或結合智慧電視進入家庭,目前已打入美國、歐洲及南美洲市場,後勢可期。
AIOT服務應用長照四大情境,台灣出發瞄準全球市場
最後,慧通智聯的協理廖彥欽,介紹「高齡長照的智慧化應用」。廖彥欽表示,「這幾年我們感受到,生活各個面向,AI人工智慧有越來越多的應用。」例如高齡化社會來臨,照護產業仰賴人工智慧及物聯網,彌補人力不足的隱憂,慧通智聯的服務內容包括:物聯網終端軟硬體的設計與開發、AIOT裝置管理系統開發,AI智能方案如人臉辨識、影像辨識等技術,加上大數據分析,而慧通智聯提供的 AIOT 方案服務,就可應用到長照的四大情境:
一是「全時照護設備」,包括AI影像分析,確認長輩姿勢、是否跌倒,AI聲音分析可掌握他們的特殊需求、是否不舒服,而熱成像與毫米波技術,可即時監控生命徵象,發現異狀就能即時示警。二是「遠程家人陪伴系統」,當他們與遠在天邊的家人視訊、撫慰心靈,系統可同步測量長輩的生命徵象,並以 AI 評估健康狀況。三是「人臉辨識幾的延伸應用」,用於日照管理、出勤管理、健康管理等。四是安全便利的起居環境,包括常見的跌倒偵測、智慧門禁等。
會後現場交流熱烈,與會來賓紛紛詢問,如何整合各家產品,推出適合的套裝服務?慧通智聯廖彥欽樂觀表示,其實就是靠多交流討論,「像銀光科技就是很好的平台,集合散落在全台的優良廠商,建立照護產業的 Eco System,銀光是很好的開始。我們走在對的趨勢上,心態上可以更Open Mind。」也有人好奇,FaceHeart 為何能走出台灣?黃柏曄回答,最主要是創辦人們的背景,「我們一開始定位就是國際市場,所以最初就鎖定美國FDA,也去各國參展、拓展更多場域。」他進一步解釋,台灣有很好的影像處理平台技術,臨床成本也比其他國家低,但歐美市場更大,「我們從台灣出發,也可以跟台灣廠商去打世界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