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展不只有天馬行空,袥弼科技帶著實用創意投身醫療領域造福人群

袥弼科技團隊合照(左為創辦人翁瑞侑博士負責產品開發,右為成員陳淑君負責產品企劃)

關注臺灣創新領域的人,應該還記得在約莫十多年前,南臺科技大學製作過一輛太陽能車,前往澳洲參加太陽能車大賽獲得佳績,在那之後又多次前往參賽與各國隊伍同場較勁。當時帶領團隊製作太陽能車的主角,就是本次專訪對象翁瑞侑博士,目前身份為袥弼科技創辦人。翁博士剛坐定不久,便開始與我們分享這件至今仍令人印象深刻的特別事蹟,突顯出他豐富的創意。

在他的眾多發明裡,還有一項影響許多人生命的技術:擬真血管模具平台技術。

3D列印技術早已行之有年,普遍滲透到不同產業裡重新形塑了傳統生產製造流程,不論是快速製作雛型、大量客製化生產,或者分散式製造,皆為製造業帶來了全新面貌。現今的醫學領域也開始擴大應用層面,使得更多病患受惠。翁瑞侑博士便是以3D列印,結合電腦斷層掃瞄CT技術,找到了3D列印技術的全新價值,甚至預先排除了醫療糾紛。

「我們可以在醫生執行手術前,使用電腦斷層掃描的影像,製作客製化的擬真器官,讓醫生在術前對病患狀態有更高的掌握度。」翁瑞侑博士表示,僅僅是使用擬真器官向家屬清楚溝通手術方式及風險,就能為醫病之間帶來更好的溝通品質,減少意見分歧。以這套技術所製作的擬真血管,還原程度已經達到95%,在結構方面幾乎已是無損品質,唯一還無法完整模擬的是血管彈性,現有技術尚未有合適方案。

翁瑞侑博士的擬真血管技術將3D列印玩出了新高度,也開啟他與奇美醫院多項專案的合作關係。在擬真血管模具平台之後,他將目光放到了復健治療領域中。「有段時間我從事多媒體製作的教學工作,在與奇美醫院合作的過程中,便思考如果把遊戲結合醫療,會得到什麼結果?」翁博士說明智慧棋盤的發想過程,一如他腦中多變的創意思維不斷碰撞出新的火花。

智慧棋盤是一套提供給正在進行職能治療的復健人士所使用的輔具,相較於傳統職能治療所使用的教具,它的使用方式具有更多變化,可依照操作者的程度差異變換關卡難易度,不僅考慮到遊戲性,也依循治療師的專業知識與嚴謹的學說理論所設計,是正規的治療工具。

更重要的一點是,職能治療療程通常需歷時一段為期不短的時間,在使用傳統治療教具時高度依賴治療師之判斷與記錄,難以清楚量化記錄治療個案之進步與變化。而在智慧棋盤系統中,得益於雲端數位科技,個案每次操作的表現都會被系統詳實記錄下來,使得分析治療效果更加便利簡單而且具有更高的可信度。

然而在製作第一版智慧棋盤時,袥弼科技遇到不難解決但讓人不想花時間解決的問題。「一個棋盤有10x10共100格,每個格子背後都有電子元件和許多條電線,我每天都覺得自己是不及格水電工,一邊焊線一邊整線」。翁博士如此描述智慧棋盤Beta版的開發過程。

在獲得資策會物聯網智造基地協助後,問題迎刃而解。

主要分為四個不同面向:

  1. 導入國產IC方案取代可能有資安風險的IC,預留未來可出口至更多市場的空間。
  2. 開發無線連結程式並優化電路設計,簡化機體結構與使用過程,
  3. 設計雲端平台以記錄用戶數據,發揮物聯網真正價值。
  4. 機構優化以減小厚度並改為手提便攜式,讓治療師得以在更多情境下使用,甚至可讓個案自行在家操作治療。

在經過一連串改造後,智慧棋盤以煥然一新的面貌,具備更高的實用性推出,目前已進入最後臨床實證階段,等待核發醫材證號,便可正式為病患提供服務。除了資策會物聯網智造基地外,智慧棋盤開發過程中也受到協力夥伴幫助,如願意支援少量製作的印刷電路板廠商,都是袥弼科技成功打造智慧棋盤不可或缺的因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