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臺灣IC智造年會】AI 引領硬體開發趨勢,創造產業加速轉型契機
2024臺灣IC智造年會日前於101獨一文創盛大舉行,匯聚臺灣物聯網產業鏈的知名科技廠商,共同探討最新技術發展趨勢,由主題匯談講者所分享的資訊看來,物聯網領域已全面導入AI技術,引發產業變革。此次活動展現資策會多年推動臺灣IC業者與物聯網領域結合,引領國內IC應用突破框架,共同打造內外兼具Made in Taiwan的AIoT創新產品。
物聯網智造基地長期致力於深耕AIoT創新市場,構建台灣智造生態圈,物聯網智造基地在這七年多來鏈結台灣IC設計業者、軟/硬體系統整合商、產品機構/外型智造設計師、等跨界資源業者,提供精準產業媒合與露出資源,助眾台灣優質科技產品對準目標市場。並推出 12 款台灣IC開發公板,媒合超過 250 家跨界業者,扶植500 多組 AIoT 跨域應用,逐步將國產IC導入終端產品開發,促進台灣國產IC技術生態系形成。
以下將為您整理本次主題匯談議程中,國內各大科技業者所分享的最新技術發展,讓未能親臨現場的讀者也能一窺最新技術及相關應用。
資策會:連結供需,4D 機制建構台灣智慧物聯網生態圈
年會甫一開場,由資策會數轉院智造科技中心蔡明宏主任分享物聯網智造基地工作成果,揭示團隊使命是將供需兩端有效鏈接,透過系統性的方式促進彼此合作。整體服務則建立在 4D 機制上,分別是需求洞察 (Demand)、服務設計 (Design)、工具加速 (Deploy)、生態擴散 (Diffusion)。
在國產IC智造方面已累積了12款國產IC開發公板,供開發者使用,推動國產IC在市場的應用。在產品智造上,透過「產品聯盟」,協助產品開發團隊與場域需求方對接,提供技術解決方案。產業智造則是藉由實際場域應用,如節能商場、智慧製造、社區健康中心等,讓產品在真實環境中測試與優化。
他也提到,物聯網智造基地不僅服務產業界,同時也與全臺超過30所大專院校合作,推動國產IC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向下扎根培育人才並創造需求。未來物聯網智造基地希望進一步加強國產IC方案套組化,使得國產 IC 依據 AI 發展趨勢來擴大應用情境,提升市場競爭力。
台灣微軟:生成式AI應用變革
台灣微軟首席技術長花凱龍分享了AI大模型的最新趨勢。他表示,過去十年語言模型持續成長演化,從GPT-3、GPT-4到最新的OpenAI O1模型,能力不斷提升。然而大模型也面臨著客製化困難、事實查核不足以及硬體資源消耗過大等等挑戰。
主題匯談中,他提出在可預見的未來中,AI應用將顯現出三大趨勢:
-
小語言模型的應用:適用於Edge端和特定領域,能在較低的硬體需求下達成高效的任務處理。
-
模型記憶體的增強:提升模型處理複雜任務的能力,讓AI能夠理解更長文本和更複雜的邏輯。
-
多模態(Multimodal)發展:融合文字、語音、影像等多種媒體形式,創造更豐富的互動體驗。
花凱龍技術長還展示了虛擬數位分身(Avatar)的應用,透過AI技術,可以生成擬真的虛擬人物,用於客服、教育等領域。然而他也提醒,AI與數位轉型的步伐相當快速,尤其生成式AI的快速發展帶來了資安議題,企業需加強機敏數據安全與道德規範,個人使用者則需要建立基本風險知識,以適應遍地 AI 的資訊環境。
瑞昱半導體:生成式AI應用變革
緊接著瑞昱半導體產品經理吳俊鵬,則向與會來賓分享了Ameba IoT 詳細的產品roadmap。2014年瑞昱正式推出IoT專屬產品線,並命名為Ameba,用以象徵針對物聯網不同應用的靈活性和多樣性。雖然主力產品是基於Wi-Fi的SoC,但瑞昱早已將Wi-Fi與BLE整合,形成完整的Wi-Fi BLE SoC產品線。
瑞昱的IoT產品線主要分為三大部分:
-
低功耗Wi-Fi SoC:為了應對Matter協定的興起,與南亞合作推出了如RTL8770系列的SoC和RCP產品。
-
單頻Wi-Fi解決方案:如RTL8720系列,仍然是目前的出貨主力,支援Wi-Fi 4標準,並內建BLE功能。
-
雙頻Wi-Fi解決方案:隨著市場對雙頻Wi-Fi需求的增加,特別是5GHz頻段的抗干擾能力,瑞昱推出了如RTL8720D系列,支援雙頻Wi-Fi 4。
過去十年瑞昱產品在家電領域,如智慧照明、智慧插座已創造出色表現,未來公司則計劃在Wi-Fi核心技術的基礎上,積極朝向幾個利基領域發展,如智慧語音控制、車載系統整合、Matter Protocol 等等,使Wi-Fi技術發展更多元領域應用。
原相科技:光學感測SoC的創新應用
原相科技產品經理蕭振翔帶來的內容,則將其核心技術應用情境以光譜方式呈現,高整合低解析度的光學感測器。感測器每秒可捕捉高達20,000張影像,透過比較不同幀影像之間的關鍵值差異,精確推算物體移動方向。
蕭經理進一步闡述了光學動態追蹤(OMT)和光學追蹤(OTS)的差異。OMT主要應用在無人機上,利用視覺感測器來辨識動態和實現懸停功能;而OTS則側重於對物體表面的直接追蹤,針對不同材質表面深入研究如何計算位移量,避免依賴機台數據所帶來的誤差,有效擴大技術應用範圍。
表面追蹤技術的IC體積小、功耗低,適合附加到各種設備上,如電腦遊戲及週邊設備、物聯網機器視覺、穿戴裝置、自動化控制、車用電子等等。在議程中,蕭振翔經理也給出了一個獨特應用,消費者在使用美容儀的時候,只能透過位置來記憶不同部位是否已操作過,若改用搭載原相科技影像辨識機能的美容儀,則可精準分析提供使用者操作參考。原相科技根據誤差大小、追蹤速度、材質表面,以及小型化與低功耗等四個維度進一步細分產品線,為不同應用需求提供最佳解決方案。
聯發科技:ARM架構助力智慧零售與工業自動化
進入下午的議程之後,聯發科技產品經理高信揚分享智慧零售與工業自動化領域的最新進展。隨著Android系統的普及,基於 Android 的POS系統市佔率持續提高,聯發科也計劃推出自助收銀機系統,進一步擴展智慧零售的應用。而ARM架構設備在穩定性、耐久度和能耗方面表現優異,並且能夠適應嚴苛的工業環境如高溫、高粉塵,因此在工業自動化領域也有廣泛應用。
聯發科技的Genio平台將在明年推出第二代產品,而新一代產品的最大亮點是自帶GAI(Generative AI,生成式人工智慧)算力,能夠在終端設備上進行邊緣運算,提升設備的智慧化程度。延續此一議題,高信揚經理指出為了滿足聯發科增強AI技術應用的目標,下階段發展過程的重點工作,將落在推動與 Nvdia 合作的 NeuroPilot 開發工具。
NeuroPilot 是一系列軟體工具和 API,為整個聯發科 AI 生態系統的核心,主要功能是協助 AI夥伴落實「邊緣人工智慧」目標。使邊緣設備具備AI處理能力,而非僅在伺服器上遠端執行。早先在Nvdia產品發表會上,執行長黃仁勳提明確指出Nvdia正往製造設備 AI 化的道理前進,而NeuroPilot 則是落實在邊緣設備上以極高效率開發和部署 AI 應用,加速製造業 AI 化過程。
元太科技:電子紙引領數位廣告新時代
元太科技的洪吉茂副總經理則為大家帶來電子紙技術在顯示科技領域的創新應用。傳統的紙質價格標籤刊載資訊僅與時間因素相關,而大型電子看板則需要考慮時間和地點兩大因素。元太科技觀察到相較於傳統紙質媒介,電子紙有更好的廣告記憶效果,正積極運用電子紙看板切入數位廣告市場,特別是在零售業門市的應用。
最新的彩色電子紙產品已經整合聯發科 MT7933 MCU,實現透過手機生成圖像,直接連動到電子紙看板上的功能。這不僅提升了廣告的靈活性,使廣告內容得以針對消費者即時客製化,也降低能源消耗。由於電子紙成像過程較為耗時,除了傳統的閃爍成像模式,元太科技也開始實驗新的成像模式,如雜訊顯示和視覺特效的成像過程來改善使用者體驗。
值得一提的是,元太科技與BMW合作,將電子紙技術應用在汽車變色上,實現了客製化車身顏色。此外,洪吉茂副總經理更提醒與會者,電子紙擁有協助企業達成淨零碳排的潛力,具有提供更佳使用體驗與提高企業營運績效的雙重效果。
奇景光電:低功耗 AIoT 實現智慧生活
最後,奇景光電的黃汶仁資深處長分享公司在 AIoT 領域的突破。公司的開發目標是將所有裝置的功耗降低到可以僅靠電池驅動,實現真正的無線化。核心技術依靠多層次的電源管理,將任務分割成更精細的動作,逐步喚醒對應的硬體功能。
在智慧辦公方面,奇景光電的技術可以應用在筆電上,實現以下功能:
-
自動啟動或上鎖:辨識使用者是否走近或遠離,智能控制設備的開啟或鎖定。
-
節能控制:偵測使用者是否正注視螢幕,自動調整亮度,達到節能效果。
-
資訊保護:當偵測到有人在窺視螢幕時,自動上鎖,保障資訊安全。
關於智慧家庭和安防系統應用,奇景光電研發的技術可以先辨識是否有物體出現在家門口,再判斷是否為人類,甚至能夠識別特定的物件或聲音後作為喚醒條件,提升居家安全性。
此外,奇景光電的技術亦可應用在視訊會議中,達到自動追蹤與會者,保持人像始終處於畫面中央來提升會議體驗。在智慧零售和公共服務領域,透過人流偵測和看板閱讀者的年齡、性別判斷,可以實現更精準的廣告推送;在公車站牌等公共設施中,當有人經過時才啟動設備,以達到節能效果。
令人振奮的是,奇景光電即將在明年量產微型腸胃鏡,這是一款可以吞服的膠囊型攝影裝置,由於低功耗設計可實現長時間的內部影像拍攝,為醫療診斷帶來創新的變化。
此次臺灣IC智造年會展現國內IC、資通訊產業在AIoT領域的前瞻性與創新能力,涵蓋了國產IC開發、生成式AI應用、光學感測、電子紙顯示、以及低功耗AIoT技術等多項突破性成果。從資策會的「4D機制」策略到各大科技廠商的技術分享,充分展現臺灣科技業者在跨領域整合與市場應用中的優勢。
主題匯談分享AI技術與國產IC結合所帶來的市場價值,包括生成式AI在邊緣運算的突破、光學技術的多元應用、電子紙在節能與廣告上的潛力,以及低功耗技術實現智慧化生活的未來圖景。這些技術創新與應用,除了強化國內產業競爭力外,亦帶動了跨界合作,打造國產IC與AIoT生態系的多元化。
將來持續推動國產IC與AI技術的場域應用,強化供應鏈整合並優化生態圈建設,將是臺灣在全球智慧物聯網市場中的重要發展方向。臺灣IC智造年會傳遞技術趨勢,也為業界與學界提供了共同探索未來的契機,為臺灣AIoT產業發展的重要里程碑。